10.21.2010

被不斷插隊的偷書賊

這是一本曾經上了各大書店排行榜,在我書櫃卻被一直插隊的書。
為了彌補這本被不斷插隊的好書,要寫一篇不負責任讀書心得…….

偷書賊,是一本以二次大戰德國為時空架構的故事,內容敘述在二次大戰期間,一名被收養的小女孩,如何藉由偷書、閱讀、寫作撫慰自己以及周遭人們的心靈,並且因為寫作而解救了自己的生命。相當冠冕堂皇的故事大綱,但其實女孩所閱讀的內容在書中鮮少提及,她沒有從書中獲得甚麼真理,與其說她從文字中學到了甚麼,不如說她從「閱讀」的行為中獲得了甚麼還較為適切。

整部故事的有趣之處在於故事主角有別於其他相同時空背景的書,偷書賊敘述的是底層德國人在二次大戰中的生活與掙扎,當然猶太人也占有一些篇幅,但以德國人的心境圍出發點是無庸置疑的。另個有趣之處在於故事的敘述者是死神,因此除了大時代底層小小人民生活的刻劃外,也藉由死神的敘述口吻以及視角,揭露了人類生命的不同意義。

作者巧妙的選用了”書”做為整本書的關鍵。二次大戰期間,希特勒透過文字與符號,控制了部分德國人的心智與靈魂,扼殺人類的道德觀與理智,合理化屠殺猶太人的瘋狂行為。而在這大大時代的小小角落,莉塞爾這位小小偷書賊,透過習字、朗誦,撫慰藏身於地下室的猶太人、躲在防空洞的鄰居,以及被迫與生母分離、與親弟弟死別而殘破的心靈。文字力量如此大,人類心境如此極端,可以藉由文字傳達人心最深層的溫柔與關懷,卻也可以藉由文字極大化個人的狂妄與私慾。美麗與醜惡共生,叫死神也不得不沉迷人性的衝突。

死神,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角色,或許是想像,也或許確實存在。我們常問著「死神,你為什麼要帶走人類的生命?」然而,若死神的工作只是拾起且安置每一位脫離軀殼的靈魂呢?他會問「人類阿,你們正在考驗我的工作效率」。死神必須在戰爭世代忙碌的來回遊走,帶走的是在人類殘酷手段下的殘破靈魂。為了減輕工作量,他試圖逃避人群,但有些人不停的尋找他,有些人則強迫其他人尋找死神。這場捉迷藏,人類贏了,死神輸了!死神必須完成自己的天命,而人類卻仍認為是死神的無情導演了這場淒悲無奈的時代劇。

具備純正日耳曼血統的德國人,在20世紀初的”正確態度”,理應將猶太人視如鄙蓆,但若猶太人成了心靈上的一個支柱,那該如何?恐懼跟正義交戰,勝者輸家難以界定,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恐懼,在大世代下微不足道,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正義,同樣微不足道。小小的發霉麵包,改變不了猶太人的命運,甚者,小小麵包會拖垮一個家庭的未來。然而,微不足道的眼神如果能讓一名猶太人在殘忍屠殺前,提醒自己身為人的價值,且看見人性微弱卻確實的溫暖與光暉,那麼,就毫無所謂微不足道了。

偷書賊其實是本冷靜的書,沒有任何的高潮,甚至沒有任何一個段落讓人揪心,但或許就是此種氛圍,更顯露了在那個世代,再怎麼殘酷都稀鬆平常。以人類角度來敘述,或許顯得冷酷,但由死神角度來敘述,便如此自然。然而,在死神冷靜的口吻中,透露了淡淡的衝突,不應具備人類情感的死神,也被撼動而迷惑。
「人類,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」這是該書的最後註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