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14.2010

他說,這是多餘出來的情感

今天午休,我照例翻開書,這兩周看的是駱以軍的「我們」。而我試圖用零碎的時光看這本由不相連結的小篇章所串起來的老書,也試圖放慢速度,一目一行字字品嘗。

駱以軍的文字很有趣,仔細看會覺得在繞圈圈,繞著同一個主軸,有時卻又因為圈圈上的偶發事件把思緒拉的千里遠,正愁:「欸~到底講到哪了阿」,他早又安排了一條路徑順勢拉回圈圈裡。一句一段總讓人覺得只是繞著核心走,也沒有哪段文字是真的踩中那要點,但總是在斷然的結尾處,對於文章的涵義了然於心。

我常覺得有能力感動,而且有抒發感動的能力,是一份很棒的禮物,不管你的感動是何種型態的,紮實撼人的也好,也或許如駱以軍所說的,只是一份「多餘出來的情感」,像神經質一樣檢視著生活中的每一部分,偶發走過的路人也可能成為另一個篇章的「扳機」,子彈射出以後不僅轉彎繞了個大圈,到最後甚麼也沒射中,但甚麼都掃到了!

今天看的篇名是「失落的彈珠檯遊戲」,這八成也是那份「多餘出來的情感」的產物!我到是很佩服這樣的內容可以寫的這麼不落於俗套。認真說起來內容就僅是人們在所謂的落後時追求進步與科技,而進化完成,卻又像考古般的尋找那舊有時光的絲絲遺跡,並把那些在那些老年代人們都不曾在意過的雜俬視為珍寶。也是,這種思維本來就是浪漫主義下的產物,要俗套也很難,但說真的要寫的不濫情也很難,駱以軍就是。文字浪漫卻處處帶著諷刺,有點小小的憤世嫉俗,但卻又是來自於關懷的憤恨跟嫉妒,才跟著他的文句漂流,馬上會出現一句親切到不行的生活用語或國罵,不笑都難。

感動的能力還在學習,首先要先放肆情緒的湧落,多餘出來的情感還不懂得調節,有時難免會有氾濫潰堤的可能,但,氾濫總比乾涸的好。恩,應該吧!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