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以大時代為背景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都令我十分著迷,無關哪一個時空,哪一個族群或是哪一段年代。由日治時期一路到現代─陳玉慧【海神家族】;八年抗戰、國共內戰至國民政府遷台─龍應台【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】;軍閥、八年抗戰、國共內戰、國民政府遷台至十大建設─齊邦媛【巨流河】;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二二八事件─甘耀明【殺鬼】;民國初年的台灣鄉村與初期都市─黃春明【黃春明全集】;二戰時期納粹陰影下的法國─Tatiana de Rosnay【莎拉的鑰匙】;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底層生活─Markus Zusak【偷書賊】;二戰時期至戰後戰俘審判的德國─Bernhard
Schlink【為愛朗讀】…等等,每部作品著墨點都不同,但全都看到了這個能夠輕易以幾項簡單歷史事件概括而論的年代,時代氛圍下小小人民或主動或被動所形塑出的特有生活方式與個性。
一個動盪的世代,顯然可見的重大歷史事件固然有其意義,但在這樣的時空中,每一個人的每一小段歲月,都可以成為一部劇情緊湊精采的電影、蕩氣迴腸或幽暗深沉的詩篇,大時代下的人們生來是要當說書人的。如果說我們習慣稱大時代為洪流,那麼在湍急的滾滾洪水下,亦會有近乎隱形的小小種子緊抓住與土壤交合的機會,默默等待生根的時機,汲取洪水流過的肥沃營養,在水難退去後成長茁壯;又或者不斷調整姿勢,適應著無情的洪水沖刷,隨著未知的流向奔往另一個全然陌生卻是重生之處。
在我們這個世代,需要許多不同的故事來滋養生活的貧瘠,已故的說書人留下故事的痕跡,被小人物感動的代筆人替他們潤飾出版。
蔡素芬的燭光盛宴,就寫出了1940年代至今女人堅毅、猶豫、無奈、認份的勇敢。透過現代女性與舊時代女性的故事穿插、時空交錯,道出了在那艱困年代,人們試圖壓抑多餘的情緒與慾望,讓複雜生活單純穩定以尋求安心感,那些從未顯然的情愫並未逝去,而是成為支撐在苦澀生活中殘破軀體的堅實骨幹;相較之下無風無雨的「太平盛世」,人們放縱內心慾望不斷翻動平靜無波的規律生活,讓自己頓入漩渦體驗人生、享受愛與被愛。也或許是動盪讓時代的陰影覆蓋了所有的波瀾,而平靜的年頭如絲綢,小小細微也昭然若揭。如何生活,都是選擇,無所謂入世的庸俗價值,關起門來譜的是獨占的樂章。
鹽田兒女之後,再一部感動人心的作品,除了故事本身的精采,文筆在舊時代的古典含蓄、現代的感性、知性慧詰間不斷交錯,為故事的時空注入適當的氣味,這是讓我翻開以後一路看到臨晨五點的書,寫完這篇文章的現在,還能深切體驗著主角的心境………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